江苏正为构建"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"先行实践

近日,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在北京接受新华网专访,向网友介绍江苏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实践与探索,其中便提到了苏州市沧浪区全国首创的虚拟养老院模式。


积极应对快速上升的养老服务需求
江苏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,截至去年,老年人口已超1494万,凸显基数大、增速快、寿龄高、空巢多的特点。养老服务需求从宏观上看,一是随着高龄少子化,失能、半失能、失智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务需求日益突出,其中,经济困难、又无家人照护的对象是政府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。二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,特别是421家庭代际结构的增多,空巢、独居家庭老年人的孤独排遣、应急服务需求日益上升;三是随着经济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,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服务、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需求日益增长。

结合实际创新养老服务方式
江苏作为一个东南沿海省份,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比较快,比较早地进入到老龄化社会,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积极思考和探索。在实际探索中,有一些自己的做法。例如:
一、集中互助。赣榆县农村兴建连排单元式集中养老住房区,让老人“离家不离村、互助照顾”。张家港市在农村建设有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的独立老年集中住宅楼。江阴市山泉村,将老人集中居住在一楼朝南的房子,与子女保持“一碗热汤”距离。如东市等地建立小型互助式“老年关爱之家”。
二、结对关爱。省文明办、民政厅、老龄办等部门,在全省发动志愿者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,南京等地采取居住区网格化责任承包,结对分工责任到人,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空巢、独居老年人孤独和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问题。
三、“虚拟养老”和智能化养老。苏州沧浪区最早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呼叫平台,把社会54项服务项目与老年服务需求快捷对接起来。南京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探索"智能化居家养老"新模式,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构建一个整体化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,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,集合运用现代通信、数据处理、智能控制、GPS定位等技术,整合养老服务多种资源,在各级政府的监管、监控和评估下,让老年人享受到规范化、专业化、全方位、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。
四、老伙伴客厅。无锡市滨湖区民政部门,大力扶持"老伙伴客厅"项目,以住房宽裕的老年人家为活动场所,以积极的老年志愿者为骨干,组织兴趣爱好相同的老年人有计划地开展文化活动,政府给补贴,节省了人力、财力、设施,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。
五、“筑巢引凤”和“租巢引凤”。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经实现全覆盖,各地通过社会招标,委托社会组织运作中心,被称为“筑巢引凤”。南京鼓楼区率先政府出资租房子,招标社会组织经营养老服务机构,被称为“租巢引凤”。
六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融合式发展。无锡市一个街道的养老机构发挥专业化服务优势,既提供机构养老服务,又向周边的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,充分发挥了机构养老的溢出效应。
七、打造现代养老综合体。宜兴九如城养老机构把老年居住、旅游、教学、保健、康复、护理融为一体。

江苏养老服务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
养老服务,一是要实现“8个基本目标”,即老年人半失能和失能时能获得基本生活服务保障;老年人,特别是独居、空巢老年人,发生突发性疾病和其它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援;老年人能获得15分钟健康服务保障;老年人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教育、文化、体育等公共服务;老年人能获得多种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服务;老年人能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获得提高生活质量的市场服务;困难老年人能获得社会志愿服务;老年人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种生活、社会资讯和咨询服务。二是要围绕“9个基本取向”,即服务费用制度化、服务主体社会化、服务运行市场化、服务设施人性化、服务方式多样化、服务质量专业化、服务平台智能化、服务标准规范化、服务监管法制化。三是要构建“8大框架体系”,即建立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制度,建立机构、社区、居家服务网络,建立强大的为老服务信息化系统,建立政府、社会、市场资源整合机制,建立社区终端服务载体—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为主和志愿者为辅的服务队伍,建立一整套评估规范,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。
时英平转载:(本文节选自新华网江苏频道)